甲午战争中,北洋海军并没有给国人丢脸,黄海海战荡气回肠,可以说北洋水师虽败,可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尊敬。
清朝陆军在陆战中,表现并不太好,虽有部分清军表现还算可以,也要日军吃到一定苦头,可这并没办法改变局势。
(资料图片)
甲午战争中,清军虽惨败,不得不说部分清军表现还算不错,他们没丢中国军人脸,这值得我们尊敬。
清军这一战失败重要原因,清政府保守虽改革,并未深度改革,日本彻头彻尾改革走上富国强兵之路,这一战清军就算取胜,也没办法拯救岌岌可危清王朝。
清军虽数量上优于日本,可他们的战舰仅有数量、吨位上优势,日军舰队虽少于清军,可他无论射程、舰队都是新式军舰,清日两军虽吨位上相差不大,可他舰队属于老式,并且射速、航速都比上日军。
李鸿章知道其中厉害,也多次希望添加新舰,可遭到翁同龢阻拦,翁同龢本身就是个守旧派不懂现代战争,并公报私仇。
翁同龢和李鸿章存在十分深矛盾,李鸿章代笔曾国藩弹劾翁同龢哥哥翁同书,导致两人关系水深火热。
翁同龢看李鸿章不顺眼,自然不愿意给李鸿章军费,翁同龢认为北洋花费巨大,不可能解决不了日本,现在买军舰,肯定是贪污,绝对不能批。
翁同龢就不断给其使坏,这是李鸿章买不到军舰原因,还有最重要是慈禧60大寿,海军军费都给其拿去修园子去了。
李鸿章知道军队不能打,就一直避战,翁同龢和光绪打算打仗,不断下旨开战,这个时候大清王朝都想看李鸿章的丑。
李鸿章失败是北洋的失败,如果可以趁这一战可以扳倒李鸿章江山社稷不算什么,他们认为大清输得起这仗。
慈禧也认为北洋水师可以打赢,最终也默认了光绪。
甲午战争中,北洋水师几乎全军覆没。
这一战虽有方伯谦之流,可其他将士表现还是不错,不少官兵视死如归,面对日军大义凛然拒绝日军招降,林永升、林履中、刘步蟾、丁汝昌阵亡,这一战北洋水师损失惨重,日军获得大胜。
清政府输掉这一仗必然,最高统治层消极避战,贪污成风,指挥不畅,武器落后,战备不积极导致清军必然失败。
日本跟随时代变化,积极改革要自己走上富国强兵之路,日本从一个小弟打败自己老大哥,大败清军,战术、军队意识上都优于清军,这也是其最终取胜一个原因。
标签: